增城区:今年增城荔枝实现产销两旺销售额约21.52亿元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2025年增城荔枝销售额约21.52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产销两旺。
据了解,今年增城区荔枝种植面积达20万亩,总产量约5万吨,较2024年增产76.9%。荔枝品种结构呈现“双核多元”态势:以桂味、仙进奉为主体,辅之以糯米糍、水晶球,搭配北园绿、甜岩等特色品种,初步形成了早熟品种错峰供应、主产品种集中放量、特色品种补充供给的梯次上市格局。增城坚持“高品质鲜食”定位,构建以电商平台为主导,农旅融合体验消费、出口等不断拓展的市场销售格局。荔枝鲜果销售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推动传统农业向品牌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创新品牌驱动
高端形象不断提升
今年荔枝季,增城坚持品牌升级作为连接产区与市场的核心纽带,通过品牌传播、技术创新、文化赋能等多维度锻造增城荔枝核心竞争力。
在宣传推广上发力。在荔枝上市前期,我区联合央广网等多家媒体召开网络发布会,《探荔图发布!增城5款荔枝新品来了》在央广网刊发,3个小时浏览量突破60万。荔枝上市后,积极在新华社等20多家央媒、省媒上刊发稿件(视频)近30篇(条)。同时,主动对接全国著名美食家庄臣,以及自媒体博主、达人,不断提高增城荔枝知名度。
在品牌打造上蓄力。我区围绕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布全国首个《“土特产”地域色彩代码白皮书》,构建“1+3+X”的“土特产”地域色彩体系,推动色谱科学与地域文化“DNA”深度融合,有力提升“增城荔枝”品牌辨识度。
拓展多元渠道
市场潜力有效释放
今年荔枝季期间,我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跨界合作及精准营销,深度挖掘荔枝市场潜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强化外拓推介方面,举办“万荔挑一·独爱增城”增城荔枝产创销直通车活动,邀请近100家企业、平台开展产销对接,达成近25万公斤销售量。组织本地农业企业参加“喊全球吃广东荔枝”等推介会15场,突破地域限制扩大销售半径。
在强化场景创新方面,开发采摘体验,东林果场的荔枝主要销售方式为游客入园采摘。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坚持在包装优化上升级,从家人自用、单位采购、商务宴请到高端礼品,从门店自提、电商快递到海外出口,助力增城荔枝从“果品”向“礼品”蝶变。
在强化多元模式方面,完善“未摘先卖”等定制营销,区供销社、广州市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荔果源农品供应链基地等企业制订荔枝卡,预售荔枝超1000吨。荔果源农品供应链基地、广州市荔铭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主体提前锁定客户,预售荔枝50万公斤。
在强化海外拓展方面,积极联动海关实施政策指导、风险预警、便利化通关、绿色通道及多方协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预约查检”“证书云签发”,助推荔枝出口至马来西亚、英国等6国27批次18.4吨。
推动产业发展
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坚持产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协同驱动农民富裕富足、产业价值跃升。”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荔枝产业根基进一步夯实,推动仙进奉“走出去”“走进去”,在全国形成七省区市、超30万亩种植版图,地域接力让销售期从40天延至150天,实现荔枝“树上保鲜”,让增城荔枝突破时空界限,引领农业经济增长。
为降低荔农销售压力和生产成本,我区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工作,支持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深耕增城荔枝市场,设立荔枝营销便民服务店,新增20站点、1中转场。支持合作社与中国人保定制“日缴型”采摘险,保费低至9元/天。荔枝销售攻坚期,组织区内4家大型供应链企业统一荔枝收购标准,建立对口帮扶和调度制度,争取市应急补助资金60万元用于荔枝烘干补贴。
同时,我区不断探索跨界融合,联合广东袋鼠妈妈集团推出荔枝精华护肤品系列,携手维布洛、珠江钢琴等企业开发20余款荔枝衍生品(日化/文创食品等),形成“全链开发、多元增值”的产业生态。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旨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今年,我区联农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其中,仙村镇深涌村以强村公司为载体,整合优质货源,主动与顺丰冷链企业沟通协作,与相关企业签订预订协议,销售桂味、仙进奉荔枝近1万公斤,将利润留给了村集体,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