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brokes立博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 > 知识库 > 种植业

广州市2022年上半年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措施(水稻)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良法。推荐选用农业主导品种:粤禾丝苗、美香占2号、广丰香8号、19香等优质稻品种;应用农业主推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秸秆高效腐熟还田技术、农田鼠害防控技术和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等。

  2.抓早备耕,适时播种插秧。播种前种子消毒处理,用温水催芽。播后秧田要用薄膜覆盖保温。育秧期间遇干冷天气要适当灌水护苗,遇湿冷天气及时排除积水提高土温。早造秧龄约25-30天,移植前3天施送嫁药和送嫁肥。也可以采用无人机直播技术直接播种。

  3.控水控苗,提高有效分蘖。秧苗移栽后25天左右,当全田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进行控水晒田。晒田应适度多次轻晒,不能重晒。

  4.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耙田翻耕时施用。移栽后15-17天可追施保蘖肥,分蘖后期可适当追施穗肥。破口抽穗期,若叶色偏淡且天气晴好时适当补施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施氮量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施氮5公斤左右,按照基肥占40%-50%、分蘖中期占20%、幼穗分化始期占30%、抽穗期占0-10%的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磷肥2-3公斤、增施钾肥4-5公斤;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50%。

  5.合理管水,抓住关键环节。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水层,做到浅水抽穗。抽穗后期继续保持湿润,持续至蜡熟期。优质稻后期对水分需求较高,特别是齐穗后15-20天缺水会造成整精米率下降影响品质。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晒田。

  6.加强预防,做好病虫防治。要密切关注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落实防治措施。预防稻飞虱在水稻生长前期尽量少用药,中后期选用呋虫胺或吡蚜酮在低龄若虫期防治;预防螟虫可在越冬代螟虫发蛾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卵孵始盛期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或苏云金杆菌等;预防纹枯病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选用氟环唑或井冈霉素等防治;稻瘟病适期选用春雷霉素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预防。

相关信息
分享到:
太阳城娱乐 博彩app IM体育 皇冠体育 IM体育 博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