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5年9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9月份,我市将持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期间可能伴随台风潜在扰动与局地短时强对流(如“白撞雨”)天气。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养殖水体环境指标(如pH、溶氧、氨氮、亚盐)波动剧烈,水产动物食欲变差,体质变弱,应激加剧,抵抗力下降。本月,我市需重点防控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烂鳃病、诺卡氏菌病、链球菌病、肝胆综合症等病害,同时需高度重视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池塘环境剧变与病原扩散风险,切实做好防洪排涝、防风固塘及次生灾害防范工作。
一、病情预测预报
9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败血症、虹彩病毒病,爱德华氏病、溃疡病、链球菌病、诺卡氏菌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鳖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罗氏沼虾烂鳃病和红腿病,对虾白斑综合征、红腿病和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等病害。
(一)淡水养殖鱼类易发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链球菌病、肝胆综合征等疾病,池塘养殖区域要高度重视。
(二)鳜鲈鳢鱼类易发诺卡氏菌病、虹彩病毒、弹状病毒等疾病,池塘养殖区域要高度重视。
(三)罗氏沼虾易发生甲壳溃疡病、烂鳃病等;南美白对虾易发生黑鳃病、白斑综合征等,重点关注番禺、南沙区域。
(三)龟鳖易发生腮腺炎病、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重点关注区域为龟鳖主养区。
(四)连续降雨天气关注池塘溶氧,避免鱼类缺氧。特别注意无鳞鱼品种的高温应激反应。
二、相关病害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水生呼肠孤病毒属成员——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感染当年草鱼种和青鱼,在水温高于20℃以上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患病初期,病鱼食欲减退,体表可见口腔、鳃盖和鳍条基部出血。撕开表皮,可见肌肉出现点状或块状出血。剖检腹腔,可见肠道充血,肝脾充血或因失血而发白。
2.打印病。病原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主要危害鲢、鳙、草鱼,夏、秋两季最为常见,水温28~32℃为其流行高峰。患病初期,病鱼皮肤及其下层肌肉出现红斑,随之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形成溃疡,严重时可烂及骨骼、内脏。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状似打上了一个红色印记。
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可危害鲫、鳊、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充血,眼球突出,鳃、肝、肾颜色较淡,呈现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淡水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蛙虹彩病毒病。流行时间为5~9月,水温在25~32℃易发病,各个养殖阶段都会感染,死亡率高达60%。主要症状有体表出血或溃烂,有的形成溃疡病灶,鳃丝出血或发白,鱼鳍基部红肿溃烂。
5.诺卡氏菌病。在4~11月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至10月。水温在15~32℃范围内均可流行,其中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感染诺卡氏菌的鱼会出现鱼体点状溃烂、内向外烂、有白色结节、肝脾异常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鱼体表可能变黑或出血,尾鳍也可能溃烂出血。
6.甲壳溃疡病。病原为副溶血弧菌、河弧菌,主要危害虾、蟹等。当甲壳受损或营养不良,重金属偏高时易感染,症状表现为甲壳表面有黑褐色斑块。
7.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1,可通过粪便、同类相食等途径水平传播,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等,发病水温16℃~32℃,对虾体长4cm~7cm时最易被感染。典型症状肝胰腺萎缩与颜色变浅、软壳、空胃、空肠、部分个体略微发红,出现临床症状后几天发生死亡。
8.鳖溃烂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主要危害对象为鳖、龟,流行于夏季。病鳖体表有溃点、溃烂,头部、颈部、四肢、尾部等处皮肤糜烂或溃烂,出现溃疡。病情进一步恶化时,皮肤组织坏死,患处出现骨骼外露,脚爪脱落。
三、预防措施
(一)科学管理水质,定期改良底质。每周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温、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关键指标,适时加注新水,勤开增氧机。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必要时全池均匀撒投颗粒氧和硫代硫酸钠,保持养殖水体底部充足的溶解氧,氧化沉积的残余饲料和鱼类排泄物,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等含量,预防病害发生。遇阴雨天气,多开叶轮机和涌浪机,延长开机增氧时间,打破水体分层,提升水体溶氧,避免缺氧泛塘。
(二)科学补充有益菌,控藻提氧降毒。高温时池塘物质循环加快,残饵粪便多,有害藻相增多,氨氮、亚硝酸盐常常居高不下。因此更要注意有益菌的使用,分解有害物质变废为宝,同时抑制有害藻,改善水环境,提升溶氧。
(三)科学投喂,控料稳料。每天投喂均匀,缓慢加料,切忌过量投喂,投喂过程中做到少量多餐。其次,加强内服保健护肝药品,加强鱼虾肝肠功能,提升鱼虾体质和消化吸收能力。
(四)加强抗应激管理,降损保产增效。常备抗应激的药物,预防突发的应激状况;适当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及抗应激能力药物,增强鱼体免疫和抗应激能力;加强池塘高温或暴雨期间养殖管理,避免和减少刺激性大的药物使用。
四、相关病害防控措施
(一)细菌性疾病。常规鱼类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二)病毒性疾病。水产养殖病毒性疾病暂无特效药用于治疗,预防为核心。重视苗种产地检疫,在采购鳜鱼、加州鲈苗种时,请勿购买疫区的苗种;定期做好消毒杀菌,拌饲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机体抗病力;发现病鱼及时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三)寄生虫疾病。调节好水质,增强鱼体体质;对已感染的池塘,可采取国标渔药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中草药制剂驱虫散等药物治疗。
1.中华鳋病的防治。
(1)预防措施:利用其宿主特异性,实行轮养模式。
(2)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使用20%精制敌百虫粉0.18~0.45g水溶解液全池泼洒。
(3)根据锚头鳋的寿命和繁殖特点,需连续下药2~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水温高时间隔的天数少;反之,则多。
2.车轮虫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苗种培育期加强观察,判定感染强度,即低倍镜下1个视野达到30个以上虫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1)每kg鱼体重每次使用雷丸槟榔散0.3~0.5g,拌饲投喂,连用5~7次。
(2)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5:2),淡水使池水呈0.7mg/L的浓度,海水使池水呈0.8~1.2 mg/L的浓度。
五、水产养殖防风防洪技术措施
参照《广州市2025年7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病害防治方法应根据养殖品种的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常见疾病栏目’)”查询。
广州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站
2025年8月25日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