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brokes立博官网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309号建议答复的函
穗农函〔2023〕223号
Ladbrokes立博官网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309号建议答复的函
周灿芳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广州市建设岭南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的建议》(第20232309号)收悉。该建议就做好都市现代农业的顶层设计、产业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创新支持、产业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对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推进建设农业强市具有重大意义。我市政府对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等12个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我局与您多次电话沟通,并于5月25日进行座谈,现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现农业强市的建议
(一)印发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2年7月,经请示市委市政府同意,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规划打造“穗”字种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绿色蔬菜等11个重点产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等6个重大平台,指导各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结合各区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突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分别规划打造天河农科硅谷、白云“菜篮子”枢纽区、黄埔共同富裕先行区、从化新乡村建设示范区、增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花都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番禺渔业经济引领区、南沙特色种业创新区、荔湾越秀海珠都市农业体验展示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精品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都市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编制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为保护利用好有限的农业发展空间资源,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我局牵头编制《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目前正抓紧修改完善。该规划通过调整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为农业各产业生产用地规划和适宜选址空间作出指引,引导各类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形成集群优势,建设农业产业用地现状数据库,为提升农业空间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工作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将产业振兴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议体系,根据各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科学制定评价考核体系,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片区(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和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片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分类进行评议评分和综合评价。
下一步,将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农业“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评估规划实施进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风险挑战,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加快《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编制进度,争取年内出台;发挥好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责任,组织各区积极推进产业振兴工作。
二、关于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的建议
(一)发展农业总部经济。近年来,我市通过采取财政支持、金融支撑、用地保障等举措做大做强农业企业,涌现出以海大集团、钱大妈等为代表的农业总部型企业,有效发挥行业引领带动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政策,我市正对总部经济政策进行修订,编制《广州市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广泛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新政策深化、细化前期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认定上删除了对企业注册资本的要求,继续做好各类助企服务工作,大力支持各农业总部企业创新发展。
(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1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170家,均居全省各市第一),上市挂牌涉农企业27家,农民合作社1600多家(其中国家级12个),家庭农场668家。二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全市共有346个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数量居全省第一;累计建成广州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省级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24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13个。
(三)优化产业集聚平台布局。一是推进产业链建设。建立“链长+链主+专班”工作体系,指导7个主要涉农区出台区级产业分链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加快“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建设。二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增城区成功创建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均居全省第二,投入各类资金31.38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337.73亿元,带动农户14.79万户。三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南沙区申报创建国家级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指导建设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从化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努力打造一批预制菜行业领军企业。
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我市营商环境有关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拟依托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建设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实施“链长制”为重要抓手,推进“1+6”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形成龙头引领、主产鲜明、品牌知名、核心竞争强、联农带农紧、质量效益优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构建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
三、关于优化体制机制,满足农业强市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配备的建议
(一)加强人才服务。引进林浩然、刘少军等30多个院士团队,推进建设隆平院士港、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等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印发《广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累计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超3000名,组织实施和入库项目累计290项。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需求对接平台,组织会议集中对接4场次,达成协议签约31项。
(二)加强用地保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获全省耕地保护考核“三等奖”和200亩用地指标奖励。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指导各区推进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预留乡村振兴用地空间。在市2022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安排51个乡村振兴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38亩,超2022年省下达我市用地指标的10%。新增上图入库设施农业用地154宗,面积2488亩,服务农业面积2.66万亩。
(三)加大资金投入。印发确保财政优先支持乡村振兴考核任务达标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全市资金投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补助,对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市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个产业园1亿元、50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按“以奖代补”方式最高补助项目总投资的45%。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全国首创设立地方性种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广州现代种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市财政已出资1亿元设立种业发展基金,目前已联合社会资本设立5个子基金,总规模4.4亿元,重点支持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涉种企业发展壮大。
(四)引入金融活水。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乡村振兴。2022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381.49亿元,同比增长19%。印发《2021-2023年广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9.2亿元,同比增长174%,保险深度达2.9%,提供风险保障超140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畅通城乡人才流动,引领和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编制2023年度乡村振兴项目土地利用计划,督促各区农业部门做好指导服务。筹备建立市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项目库。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发挥财政支持撬动作用,强化农村金融政策激励和约束,鼓励更多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关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打造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议
(一)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制定现代特色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国内首家蔬菜种业企业绿亨科技集团成功上市,9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2%,位居全国前列。依托在穗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建设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12个,累计支持建设果蔬、花卉、畜禽等领域科技资源库(圃)9个(家)。
(二)强化设施装备供给。一是打造黄埔区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主导轻型农机农械研发。结合黄埔区“万亿制造”发展目标,把产业融合和企业聚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牵引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形成智慧农业装备产业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二是推动产学研与推广应用深度融合,组织本地农机、农业企业与华农大、省装备所等科研团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无人驾驶农机、智能蔬菜移栽机、荔枝采摘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农机的研发应用。在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达50%,2022年入选全球独角兽榜。
(三)推进“互联网+农村购销”。一是通过品牌活动推动农产品销售,以举办网购节、户外直播、推介销售对口帮扶对象农产品、展销等形式带动农产品销售。2022年举办广州荔枝“12221”市场营销系列活动,通过强品牌、抓营销,2022年荔枝营销达32亿元、同比增长20.2%,获省委王瑞军常委批示肯定;春节“云上花市”推动年花销售3.83亿元、同比增长10%。二是通过数字化、互联网+,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指导增城、花都形成“30+45”“1+20+20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试点任务。三是以电商集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组织行业商业协会和重点电商企业全方位调研,从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网红直播等方面为运营方提出建议,共同助力通过电商集聚发展效应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建设。
下一步,我局拟与广东省农科院就全面开展科技方面的合作意向签订框架协议。围绕农业种业、数字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种植养殖管理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加快南沙特色种业创新集聚区、黄埔区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和从化畜禽种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争取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增城建立分支机构。持续做好年花、荔枝等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
五、关于支持产业业态创新,完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一)发展乡村农旅产业。累计打造2条国家级乡村旅游线路、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4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7个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建成110多个农业公园。组织开展2022年“广东乡村休闲体验季”活动(广州)消费券发放工作,累计发放消费券超10万张,金额达590万元,进一步激活市内“近郊游、乡村游、周边游”消费市场,乡村旅游为广州提供近七成的旅游经济贡献率。
(二)大力推进智慧养老。依托市政府“Ladbrokes立博官网云平台”实时整合23家单位、56类涉老服务数据,数据库资源达2300多万条,在宏观层面可为养老政策制定、养老设施选址等提供参考依据,在微观层面可对老人进行“画像”,为基层民政人员和养老服务机构精准链接养老服务资源提供数据支撑。出台《广州市智慧养老需求清单》,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提供新的创意、开发新的产品,并探索落地一批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通过广州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一站式”业务办理。
(三)大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一是加强涉农区数字服务建设。迭代升级建设“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全市176个街镇文化网络的互联互通。实施“平台+内容+终端+服务”模式,推出非遗、民俗等数字文化资源,打造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慕课、AR体验红色革命场馆活动等,以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二是精心打造文艺作品和开展文艺下乡。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点,举办“康庄大道--广州画院乡村振兴主题美术创作展”、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市属各文艺单位到乡村演出粤剧、歌舞、杂技等节目40场(次),惠及乡村群众超十万人,丰富了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单位创建,指导各区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康养保健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休闲农业精品路线。积极支持智慧养老及养老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助力农村养老服务均衡充分发展。继续创作一批以乡村题材为主题的作品,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力推进我市乡村文化建设。
六、关于支持产业绿色转型,探索构建统一规范标准体系的建议
(一)发展绿色农业。一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统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到位率100%;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进度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化美丽牧场3家。二是加大补贴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广州市绿色食品认证补助资金,对认证为绿色食品及其生产资料、生产基地、产品推介按相关标准给予补助。2022年预算安排56万元,2023年预算安排98.50万元。
(二)强化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将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或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管理,狠抓巡查检查和宣传培训,确保试行主体规范化、常态化开具合格证。建立健全涵盖市、区、镇、村(企业、合作社)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有检测中心、站、点313个,为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供有力技术支撑。2022年,我市共有农业类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55项,团体标准53项。二是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目前已有24个省(自治区)的139个地市(州)加入合作共建行列,共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485个,产品加工企业126个,批复建设20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分中心)及1个通关(增城)便利区。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和产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支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支持我市各企事业单位、团体参与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探索出台更加高效便利的产业扶持政策。
七、大力支持天河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按照《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指导天河区打造农科硅谷,依托区域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型农业企业,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数字农业装备、新型农业服务业等,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全力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总部)建设,实验室总部大楼建设工程纳入2022年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予以重点推进。二是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引导辖区内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支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华南A谷(金颖农科孵化器)、弘科创业园等聚焦现代农业领域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孵化一批优质农业科技企业。三是依托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农业现代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平台,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天河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你们对广州建设岭南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Ladbrokes立博官网
2023年5月26日
(联系人:蒋怡,联系电话:86395423)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