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11期):荔枝果实成熟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荔枝果实成熟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目前,我市荔枝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据监测点调查,当前荔枝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蝽蟓、瘿螨、霜疫霉病、炭疽病。
一、病虫发生概况
荔枝蒂蛀虫:轻发生。南沙监测点调查,树上果平均蛀果率为0.05%,高的1%,落地果平均蛀果率为0.5%,高的2%。
荔枝蝽蟓:轻发生,局部偏轻发生。增城监测点调查,树冠平均若虫密度为0.4头/平方米,高的2头/平方米。从化监测点调查,树冠平均若虫密度为0.22头/平方米,高的2头/平方米。
荔枝瘿螨:偏轻,局部偏重发生。全市果园发生不均衡,粗管果园发生较重。增城监测点调查,平均叶片受害率为1.1%,高的12%,平均幼果受害率为0.2%,高的1%。白云监测点调查,平均新梢受害率为23%。
荔枝霜疫霉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增城监测点调查,树上果平均受害率为0.1%,高的1.3%。从化监测点调查,树上果平均受害率为3.25%,高的42.86%。
荔枝炭疽病: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增城监测点调查,平均叶片受害率为0.1%,高的2%。白云监测点调查,平均叶片受害率为7%。从化监测点调查,平均病穗率为0.16%,平均叶片受害率为0.48%,高的12.5%。
二、发生趋势分析
据广州气象台预报,6月气温较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5-1℃,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相比偏少0-1成,预计6月还有3次降水过程:17-19日、22-24日、27-29日。强降水易导致荔枝裂果和落果,高温高湿环境易滋生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风雨过程利于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蟓等害虫扩散。结合气象因素分析荔枝瘿螨将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荔枝蝽蟓、霜疫霉病将中等发生,荔枝蒂蛀虫、炭疽病将偏轻发生。
三、防治意见
当前我市荔枝主要品种将迎来采收高峰期,临近采收期的果园应不再施药;6月底及以后采收的果园应根据荔枝成熟期结合主要病虫监测调查情况,因地因园施策,细化防治方案,既防治病虫害又确保荔枝生产安全。
(一)农业措施。及时关注高温和强降水天气。持续大范围高温炎热,可向果园树冠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果园温度,减少高温对果实的伤害。强降水前果园要疏通排水沟,雨后及时排除荔枝园积水,以减少果园受浸和裂果。
(二)科学用药。荔枝蒂蛀虫可选用四唑虫酰胺、虱螨脲、吡丙醚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可选用氟吡菌胺、噁唑菌酮、氟噻唑吡乙酮防治;荔枝炭疽病可选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防治。
四、注意事项
(一)强对流天气容易导致果实掉落和品质下降,对已成熟的果实及时采摘。
(二)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作物、方法、浓度、安全间隔期等用药,必须达到安全间隔期满后才能采摘上市,确保荔枝产品质量安全。
(三)使用无人机施药,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应大于农药标注的安全间隔期至少3至4天。实施水稻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避免药剂漂移到周围荔枝树。
(四)避免使用氯氟氰菊酯、除虫脲、吡唑醚菌酯、氰霜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易超标农药产品以及安全间隔期大于最后一次用药到采摘上市天数的农药产品。
-
分享到: